同时牺牲在甲午海战中的徐氏兄弟
2023-05-23 18:35:09   来源:文旅中国

摘要:虽然甲午海战惨败,但是在激烈的海战仍然涌现出了许多英杰。而徐希顔、徐景顔是同时牺牲在这场反抗外来侵略战斗中的叔伯兄弟,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家同时牺牲在甲午海战战场上的兄弟。文中,主要就对这对徐家兄弟进行介绍。

关键词:甲午海战;徐希顔;徐景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中,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迸发出强大力量,激发了无数爱国者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英勇战斗,有许许多多爱国将士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早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近几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我们发现同时牺牲在这场反抗外来侵略战斗中的徐希颜和徐景颜都是江苏吴县东山镇茭田村人,而且是叔伯兄弟。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唯一一家同时牺牲甲午黄海战场上的两兄弟。

徐希颜又名徐樑(1872——1894),字少全,江苏吴县洞庭东山镇茭田村人。1872年(清同治十年)出生,少年时期的徐希颜 “颖异,有神童之目”①, 天资聪明,喜读古诗书,有过目不忘之本领,而且出口成章,常“出语恒惊其长老”②。素有“忠勇”之称,平时“常慕岳飞之为人”③,以英雄人物为榜样。1883年(清光绪九年),徐希颜的父亲到天津旅差,听说天津水师学堂招生,年仅13岁的徐希颜很想去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地理、航海驾驶等知识。母亲考虑儿子岁数较小,难以自理,没有答应,而徐希顔三番五次的“坚请於母,乃得行。”④。天津水师学堂是由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在1881年创办的军事技术学堂和一些专门学堂,其中以北洋水师学堂办的最为出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海军技术人才和军事人才。1884年(光绪十年)徐希颜省吃俭用、几经转折到达天津后,凭借其聪明伶俐,学有所长,顺利考入天津水学堂驾驶班,成为该学堂第二届学生。徐希颜入学后,学习非常刻苦,“力学不懈”⑤ ,再加上天资聪明,“每遭试必上上”⑥,各科成绩在同专业同学中屡列优等。1887年(光绪十三年)十月期满毕业,北洋大臣李鸿章考核水师学堂毕业的学生,徐希颜因成绩优异,“奖以把总”⑦。1891年(光绪十七年),被派往“平远”军舰三副。1892年,奉调署理“康济”练习船大副。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署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调补“来远”军舰鱼雷大副。

1894年4月徐希颜接到家书,要他回家完婚,于是请假回到老家,与东山翁氏女结婚。新婚一个多月,接到北洋舰队紧急命令,要他速速归队。军情就是命令,就是战斗的号角,徐希颜不敢怠慢,收拾行装,叩拜了父母大人,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毅然踏上归队行列。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农民“东学党”起义,因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7月25日,清政府雇佣英国的商船“高升”号运送清军,当“高升”行驶到朝鲜丰岛海面牙山附近遭到日军的偷袭,致使运送英国的商船被击沉,800余名清兵遇难,由此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此时北洋舰队正在加紧操练备战,徐希颜回到威海卫海军基地,积极投入备练和备战之中,他知道战事在即,利用闲暇之余,给他母亲写了一封感人至深寄信函,信中写到“吾将以身许国,尽忠不能尽孝矣”⑧。又致书嘱咐他的妻子翁氏,要孝敬父母,“勖以事母,盖其志早已矢死矣”⑨。徐希颜抱着为国尽忠,视死如归场的信念,毅然参加了这场世界近代海战史上场面最大、参战人数和舰船数量最多一场大海战。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完成了护航任务,停泊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计划于午后返航旅顺。上午10时许,“镇远”舰瞭望哨突然发现东南方向海面上出现淡淡的轻烟,于是丁如昌下令加强警戒,不久,已能看清悬挂日本军旗12艘日本军舰正向这个方向驶来,丁如昌下令北洋舰队立即起锚,准备战斗。官兵们纷纷涌出餐厅,奔向战斗岗位。北洋海军在最初迎敌时摆出的是五叠小队,每小队的两艘军舰前后错开,呈梯队状,远远望去,有点像扁平的“人”字,又称“犄角燕行阵”。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外大东沟附近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在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时,北洋海军旗舰“定远”首先发炮,于是双方舰队大小舰炮,连环轰发,弹如雨下,一场激烈海战就这样揭开了。海战进行到下午2时15分,北洋舰队虽然一时处于劣势处境危殆,但“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舰全体将士,斗志昂扬,力挽危局,誓与敌人拼战到底。日舰“吉野、高前穗、秋津洲、浪速”四舰专攻“靖远、来远”,企图将其击沉,“来远”舰管带邱宝仁和“靖远”舰管带叶祖珪觉察了敌人的意图,便临时结成姊妹舰,相互依持,以寡敌众,乘胜追击,击中日舰“赤城”舰桥,并炸伤代理舰长指挥作战的航海长佐藤铁太郎大尉。来远、靖远苦战多时,尤其是“来远舰中弹甚多,延烧房舱数十间”⑩。徐希颜作为“来远”舰的大副,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一面组织人员灭火,一面与士兵一同发炮还击,重创敌舰。激战之中,日舰炮弹击中“来远”舰甲板,在甲板上轰然爆炸,徐希颜当场双腿被炸断,身体多处受伤,激烈的战斗并没有停止,舰上的士兵杀敌也“红了眼”,无暇顾及,最终徐希颜“不及救治,血流如注,气竭而亡”⑪,时年近23岁。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闻听此事,给予徐希颜“照都司例从优给恤,予云骑尉世职,袭次完时,世袭恩骑尉罔替。”⑫其遗骸现葬于江苏吴县东山镇翁巷村,墓碑至今保存完好。

徐景颜(1865——1894),江苏吴县东山镇茭田村人,是徐希颜的堂房哥哥。早年肄业于水师学堂(因肄业,无法查找就读于哪所学校),据东山镇地方史志研究会薛利华老师提供的《节林纡传》资料中写到,徐景颜非常聪明,在校学习期间,“每试冠其曹”,平时酷爱音乐,凡箫、笛、筝、笙、琴、琵琶等乐器均会吹奏弹唱,“一闻辄会节奏”,而且还能演奏出新的乐曲。喜欢读汉书,善于论事。1890年(光绪十六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徐景颜依“参将”衔成为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的随行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徐景颜回家看望母亲,依恋不舍。但是他的母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人,劝他不要挂念父母及家里,早日回到舰队,报效国家。徐景颜“就寝拜别,持箫入卧内,据枕吹之,初为徵声,若泣若诉,越炊许,乃斗变为惨厉悲健之音,哀动四邻”⑬。第二天清晨,徐景颜拜别父母,把所有的乐器留在家中,宝剑入鞘,挥泪上马归队。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爆发,徐景颜随舰出战,海战中,他奋勇杀敌,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年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无数先烈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中,为了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徐希颜和徐景颜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和29岁,今天重提兄弟两在甲午战争中杀敌卫帮、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既是对他们深情的怀念和追思,也是为了激励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勇于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注解: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⑪、⑫,《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出版1982年5月,第364页。

⑥、⑩、⑬《中日战争》丛刊,中华书局出版1993年5月,第6册,第328页。

下图为徐希颜在江苏吴县东山镇的墓碑。

作者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丛华滋

审核签发:于怀峰

关键词:

上一篇: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将于6月在宁夏举办_报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